科教文卫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科教文卫>文化

文化

【 字体:   】

  【概况】2016年,花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及体育工作坚持以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创建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行之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目标,全力推动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全区文化体育事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6年,花都区文广新局实施了街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提升工程,完成《花都区合唱团品牌建设研究》和《广东灰塑标准化项目》的两项课题研究等创建工作,通过了省文化厅对我区创建工作的中期督查,年底完成了考核目标中规定的全部工作任务。举办了2016年中国(狮岭)盘古王民俗文化节、“筑梦花都·共享欢乐”第四届文化欢乐节系列活动、“花城花开·文艺惠民花都专场”、“花开春暖·都享幸福”新花都人欢聚花都新春慰问文艺晚会暨感动花都颁奖晚会等文化体育活动。广州民俗博物馆新馆大楼土建项目(项目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完成了园林绿化评审工作、绿化停车场地块移交工作并启动了装修及布展工程;花都区博物馆室内布展设计方案论证,制出设计、施工图;花都美术馆市民广场施工启动。花都合唱团2016年参加第三届广州合唱节暨省第十三届“百歌颂中华”广州地区选拔赛,获金奖第一名;参加三亚国际合唱艺术周荣获金奖总分第一名。花都青年舞蹈团原创舞蹈《抢头灯》在广东省第四届岭南舞蹈大赛中获得银奖,5月份在央视编录播出。

 

  【文化体育惠民】

 

  2016年来,先后举办2016年中国(狮岭)盘古王民俗文化节和花都区第四届文化欢乐节,以及春节、端午、中秋节庆活动等全区性大型文化活动12场。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128场次、图书72车次、送戏下乡60场次,送电影下乡3500场次,观众近55万人次。全年组织“2016年花都区全民健身日活动·第十三届体育节暨广东扶贫济困日·善行花都公益徒步活动”等全民健身体育活动达51项(次),其中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主办、承办及协办)23项(次),参加广州市以上全民健身活动9项(次),举办各类培训活动19次,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体育生活。

 

  筑梦花都·共享欢乐”第四届街镇文化节·9月我区以“筑梦花都·共享欢乐”为主题开展第四届文化欢乐节系列活动。本次欢乐节系列活动包含音乐、舞蹈、美术、摄影、醒狮等七大项比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吸引了来自机关、镇街、学校、企业等团体三千二百多干部群众参与。经过历时近半年的系列赛事,共选拔出优秀作品近百个,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展现了我区文艺骨干以及广大群众的风采。同时组织优秀作品到各街镇进行巡演,给广大群众呈现了一场文化盛宴,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文化、体育三下乡·3月14日 ,“2016年花都区”送文化、体育下乡“启动仪式”在秀全街市民广场盛大举行,正式拉开我区2016年“送文化、体育下乡”活动的帷幕。全年组织了送戏下乡到新华村、大步村等村落60场次,把戏台搭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在秀全街、新华街、狮岭镇开展了体育3场三下乡、体育进社区活动,充分调动了全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丰富了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送文化下乡·广泛开展送电影、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书籍、展览、骨干培训“六下乡”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文艺团体演出服务、社会企业参与等途径,探索送戏下乡新思路,实现群众受益、企业扬名的双赢局面。把“送文化”与“种文化”有机结合,安排基层文体团队参与同台演出和比赛,派出文体辅导员到镇村开展辅导活动,培养基层文体骨干,为基层留下不走的演出队、运动队。创新送电影下乡工作,由流动放映向固定放映转变,由按任务放映向按需求放映转变,扩大公益放映范围,完成放映任务3500场次,观众近55万人次。

 

  公共文化服务新平台·洪秀全纪念馆构建“互联网+旅游”的模式,与同程网合作推出“智慧化”购票优惠活动,开启信息时代花都旅游新方式。区民俗馆与广州工商学院举办共建人文素质教育基地,探索馆校合作的长效机制。区图书馆成立花都“知识视界”数字科普图书馆,为青少年读者搭建科教视频资源库;开展“你选书,我掏钱”活动,让读者能够第一时间借阅到心仪的新书;开通区内图书通借通还服务;增添两台自助办证机,解除办证户籍限制,开放至今办证人数已达1.8万多人;少儿馆亦全面升级为RFID自助借还系统。发行《花都群文》,构建了花都区群众文化理论研究的交流平台;区文化馆微信公众号正式开通使用,既为广大文艺创作者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又方便群众及时了解花都群众文化活动。

 

  窗口服务·2016年,局属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以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搞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让群众分享文化体育建设的成果。各区级文化场馆进一步向“市民学习大讲堂”、“培育文化人才百花园”、“送文化下乡大本营”方向发展,全年举办“市民学堂”、“道德讲堂”、“文化花都”等讲座38期、展览45场,接待观众近100万人次。依托文化场馆组织对文艺团队、文化志愿者培训6400人次。

 

  【文化名片】2016年,我区继续打造“天王故里”、“盘古王诞”、“广州侨乡”、“花都古村落”、“花都合唱团”等文化名片,深入打造区域文化品牌,致力提升花都文化形象。

 

  天王故里·花都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领袖洪秀全的故乡,洪秀全故居是3A国家级旅游景区,位于花都区秀全街大布村官禄布。现洪秀全故居是1961年在旧址上复原,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盘古王诞·盘古王民俗文化节大型祈福活动2015年开始由民间组织提升到市、区的层面举办,成立盘古王文化研究会,2016年又在“盘古降龙伏狮”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增添“猛龙”、“潮汕英歌”等新元素,并通过征集中国盘古王民间神话传说,挖掘文化内涵,进一步扩大了作为广州市“一区一品牌”的盘古王民俗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9月9日上午,在盘古王公园举行了“拜盘古.齐永昌” 祈福活动,拉开了盘古王民俗文化节的序幕,本次文化节还包括盘古舞展演、民俗风情长廊及非遗项目展等七大项活动,活动历时3天,受到广大群众和媒体的欢迎,中国新闻网、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广州侨乡·花都是广东著名侨乡,其中花东镇原为华侨农场所在地,该农场成立于1955年,安置了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归难侨,至今保留着居住国的传统文化,包括歌舞艺术、饮食、生活习惯等,已成功创建“东南亚侨文化艺术之乡”。花山镇洛场村也是远近闻名,华侨主要聚居美国,占本村村民人数一半以上。该村遗存了众多华侨建筑,大多建于清末民初,其中碉楼近50座,有“洛场碉楼”的美誉。洛场村计划投资约1亿元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通过发展旅游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对华侨碉楼进行整体性文化创意开发,致力打造全区乃至全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亮点。

 

  花都古村落·花都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人文历史而拥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物遗存,尤其现存量大和保存完整的古村落别具特色。据统计,花都现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有20多条,其中炭步镇塱头村、茶塘村、藏书院村、新华街三华村、花东镇高溪村田心庄、港头村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

 

  花都合唱团·花都区合唱团成立于2009年3月,60多名队员来自花都各行业,由全国十大青年指挥家之一的廖原先生担任指挥。合唱团近年在国家级、世界级合唱比赛中,屡获奖项,两次上了中央电视台,在星海音乐厅举办了合唱艺术音乐会。2016年花都合唱团参加第三届广州合唱节暨省第十三届“百歌颂中华”广州地区选拔赛,获金奖第一名;参加三亚国际合唱艺术周荣获金奖总分第一名。

 

  【文化遗产保育传承】2016年,花都区以强化管理为中心,积极开展文物普查及文物保护修缮工作,并进一步推动非遗项目发展。

 

  文物普查·2016年,花都区积极开展第三批花都区文物保护单位的推荐和申报工作。协调做好《广州市不可移动文化遗产普查汇编·花都区卷》的编印出版工作。截止2016年11月,花都区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5处、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6处、广州市登记文物保护单位2处、花都区文物保护单位45处、花都区登记文物保护单位445处。处理电子影像照片3万张,在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系统上报录入国有可移动文物2282件/套。

 

  文物保护·2016年,花都区加强对区内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实行“一物一档”、“一点一人”、“一日一看”、“一日一报”管理模式,对全区4街6镇188条行政村进行拉网式巡查,确保对本区文物点调查的到达率和文物保护监督员调查的覆盖率达到100%。制定了全区文物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方案,将文物安全检查纳入街镇年终综合检查工作中。同时,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推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调查及修缮·2016年,做好炭步镇塱头村黄氏祖祠、梯面镇民安村福厚家塾、狮岭镇义山村文武帝宫等文物的修缮工作,防止文物损毁。协助有关部门完成通用贝尔飞机总装生产基地项目选址、马溪地区、秀全北地区控规修编项目等11项地上文物调查,有力配合了我区城乡建设。

 

  非遗保育传承·2016年来,我们深耕传统文化,通过开设名师工作室、培育传承人队伍等,推进灰塑、中彩珐琅、瑞岭盆景、元宵灯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积极开展地方戏曲普查和传承人申报工作,通过宣传片等多种途径充分展示非遗成果,让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增强人民群众的非遗保护意识,扩大社会影响。整合洪秀全故居、洪秀全纪念馆资源,正式启动洪秀全故居创建“4A”景区工作,进一步擦亮“天王故里”名片。

 

  【产业与市场】2016年,区文广新局坚持审批与监管两手抓,积极引导花都区特色文化体育产业发展,确保文体市场繁荣稳定。

 

  行政审批·2016年,适应机构合并的新形势,制订岗位责任分工表,规范办事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将行政审批时间缩短一半。全年完成各类行政审批事项120项,其中新设立审批42项,完成变更法人、地址等事项42项,换证事项36项。

 

  扫黄打非·2016年,精心组织开展“护苗”、“净网”、“清源”等“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全年共出动执法力量4102人次,组织集中行动和联合行动19次,检查游泳池86间次,发出整改通知书8份;检查网吧、KTV等1344间次,取缔无证网吧12间;检查音像制品店档389间次、书报刊店495间次,收缴盗版及淫秽色情音像制品2760张,收缴非法报刊和地下六合彩报纸资料1.1万份。办理群众举报投诉案件31宗,行政立案查处案件4宗。积极推进创建平安文化市场工作,与100多名文化市场业主签订了工作责任书,营造了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

 

  平安创建·2016年,选定“奈斯网吧”为平安细胞示范点单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解决网吧接纳未成年人问题,在局平安办的指导下,按照《创建平安文化市场考核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在文化市场大力推进“六个起来、六项制度”,积极开展网吧的分级管理和转型升级,把网吧打造成承接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突出了网吧的社会网络文化基地、书吧、社区网络学校等公益服务功能。全区123家网吧,已经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的达到了41家,网吧转型升级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促进了我区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推动了平安文化创建工作。 

 

  文化产业·2016年,花都区先后组织广州珐琅等非遗项目参加中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广东分会场活动、第九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深圳文博会、中国玉石文化节等活动。

 

  体育产业·2016年,我区体育彩票销售总额达到3.1亿元,同比增长38%,超额完成了市局下达的2016年度的各项基本任务。截至11月底,体育场馆中心协办大型活动45次,其中由我单位免费提供场地的公益活动15次,超额完成2016年上缴财政非税收入任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

 

  【文化设施建设】 2016年,花都区以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以文化类项目建设助推精神文明创建,加快推进各项文化重点工程,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

 

  重点文化体育项目·2016年花都区各项大型文体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广州民俗博物馆新馆大楼土建工程和布展装修设计工作顺利展开;区美术馆项目室内装修部分顺利完成并投入使用;花都博物馆陈列布展项目有序推进;花都图书馆新馆在中轴线成功选址,制定了《花都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实施方案》。

 

  基层文化体育设施·2016年完成改造的花城街、秀全街、狮岭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到省特级文化站标准,启动了赤坭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改造。经过升级改造,全区10个街镇文化站7个达到省特级站标准,3个为省一级站;整合宣传、文化、体育、民政等资源,打造多部门协同建设使用、村居统一管理、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文化服务中心, 10个村文化室已完成升级改造任务。为全区188条村建设了较为完善的网络体系,在村文化室配置了公共电子阅览设施,开通了WiFi和网络电视,为农村基层群众提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等资源服务,并实现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使村文化室成为农村的“信息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