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二年花都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2-03-30 16:07     【 字体:   】

——2012年3月7日在广州市花都区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

 

区长 林中坚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幸福花都”的发展主题,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励精图治,攻坚克难,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综合实力稳步提高。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5.89亿元,增长12.0%,总量居全市第7;工业总产值1811.52亿元,增长16.0%,总量居全市第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70.36亿元,增长16.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0.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9.39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8.5%,总量、增量、增速分别居全市第3、第2、第4;税收总收入239.07亿元(含海关代征税),增长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6.28亿元,增长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16亿元,增长18.0%;进出口贸易总额59.03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8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32亿美元,分别增长14.5%、57.8%、7.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65.83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466.97亿元,分别增长12.5%、15.4%;实现农业总产值48.76亿元,增长2.7%。

 

  (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努力构建多元支撑的经济体系,产业发展布局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3.6:64.9:31.5,第三产业比重比2010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汽车产业继续领跑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1232.35亿元,增长15.6%,其中整车产值941.24亿元、零部件产值291.11亿元,分别增长13.2%、23.6%,产值比由2010年的1:0.28提高为1:0.31;东风日产跃升全国乘用车企业四强,整车产销量分别为81.41万辆和80.86万辆,增长20.8%和22.3%,成为国内单一品牌销量亚军;东风日产花都第二工厂提前竣工投产,96万台发动机产能扩建项目加快推进,第三工厂成功签约,汽车产业基地申报省级开发区工作全面推进。空港、机车产业提速发展。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启动二期建设,广州新科宇航科技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空港综合保税区获批并大力推进一期围网建设,临空总部商务区已有多家总部经济项目签订投资意向书;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新造机车厂房竣工,成功争取到机车检修订单,两家配套企业签约落户机车配套产业园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国家皮革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狮岭国际皮革电子交易中心揭牌成立,“狮岭皮革皮具产业聚集区”被列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省首批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广州宏昌胶粘带厂商标入选中国驰名商标;国光电器获评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企业,飞达音响等3家企业跻身省100家转型升级龙头企业行列,我区荣获“中国音响之都”称号。新兴产业集聚势头良好。鸿利光电公司被认定为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并成为全市第一家上市的光电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第四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2199件和1383件,增长44.6%和35.3%;4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共取得发明专利12项,5项科研成果顺利转化为生产力;新引进高层次人才投资的项目1个、科技领军团队2个、博士后5名。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广百花都凤凰广场、麦德龙优品汇相继开业;王子山森林公园二期工程加快推进;首家村镇银行广州花都稠州村镇银行挂牌成立。经济发展后劲增强。共签约投资项目24个,总投资额523.67亿元;“三个重大突破”①工作深入推进,广州北站等3个项目列入市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表,东风日产发动机96万台产能扩建等14个项目列入市战略性主导产业重大项目表,空港经济区列入市级战略性发展平台。

 

  (三)城乡建设扎实推进。完成38个旧城社区综合整治工程,新赤公路等重点工程积极推进,广乐、广清、肇花高速公路花都段顺利交地,地铁九号线全线开工,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突显。优化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启动以城市中轴线、花都湖为核心的新城开发前期工作。成功争取西江水20万吨专项供水工程,新建集益、茶塘、步云、塘星、白坭等5座110千伏变电站,供电网络不断完善。“水浸街”、“水浸村”整治工作、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中心和旧区生活垃圾填埋场综合改造工程等加紧推进。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558宗,清拆面积达40.53万平方米。完成历史遗留农村自留地24宗3045亩的用地选址。通过“三旧”改造完善历史用地手续,批量报批取得突破,一批历史用地手续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出色完成创文迎“省检”、“国检”工作任务,被评为“广州市文明城区”。扶贫“双到”②和区内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推进,名镇名村建设实现“一年见成效”的目标,梯面镇、红山村分别成功创建“省级生态示范镇”、“国家级生态村”。“村村通路灯”工程全面推进,花东、花山等5个镇691.56公里村道新建LED路灯17485盏。45公里绿道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城区公共绿化面积达30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9.6%。青山、碧水、蓝天、绿地、花之都的现代花园城市魅力进一步显现。

 

  (四)社会管理创新提升。出台《花都区加强和创新城乡社会管理服务的实施意见》,加快完善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服务站“三位一体”、交叉任职、合署办公的新格局。整合新华街现有资源,建立“一队三中心”③;新华街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城西服务站建成运营,新中服务站、桂花服务站、狮岭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骏威等12个社区先后被评为省“六好”平安和谐、宜居、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红棉和梅花社区分别入选广州十大幸福和最具办事便捷度社区。以狮岭镇为试点的镇村管理服务工作有新突破,规范了“日薪制”市场,建成狮岭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并投入运营,全面清理整顿村社13项管理收费,组织异地务工人员综合教育培训5000多人次,有效解决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就读问题。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48个村申报为省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全力维护民族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受到省、市表彰。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受理信访案件3055宗,下降2.15%。各类安全事故起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27.64%、40.65%、50.96%;盗窃案件下降1.1%,但刑事案件、“两抢”案件分别上升9.4%、16%,治安形势依然严峻。

 

  (五)民生事业全面发展。2011年提出的十件惠民实事,3件要求年内完成的实事已全面落实,7件跨年度的实事也基本按时间节点完成年度任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8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530元,分别增长12.3%和17.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上调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扩大长寿保健金发放范围,发放城乡低保救助金和五保金共2910万元;征收社保费16.96亿元,增长32.03%,16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参保人数达260936人,35周岁以上人员参保率达100%,获“广东省新农保全覆盖县区”通报表扬;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广州市花都区户籍人员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试行办法》;率先对农村无劳动能力低保户家庭在低保补差的基础上,给予每人每月50元的资助;完成市下达的1800套保障性住房任务。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成功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初步实现市、区、镇、村四级基层卫生管理模式,全年共有130万人次村民享受农村卫生站免费治病服务,新农合参合率达99.99%。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38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核发“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和转移就业资助资金”补贴约550万元,列全市各区之首;全面开通239个村(居)就业网络信息平台,新建互联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发放职业培训券15380张,培训农村劳动力13128人,转移就业8283人。教育水平持续提高,建成92.86%的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我区成功通过市的终期验收,5个镇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复评,公办普通高中全部以优秀等级通过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黄冈中学广州学校一期建成开学,普通高考本科以上上线人数再创新高;“关心教育,情系花都”教育捐款共8264万元。文化体育亮点纷呈,区文化馆评为国家一级馆,广州民俗博物馆揭牌,全市首家区级少儿图书馆建成使用,新华街、赤坭镇、花东镇的省特级文化站和其他5个镇的省一级文化站接受了省评估,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60周年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区合唱团参加新加坡华文国际合唱节获金奖,《油菜花盛开的地方》等多个文艺精品分获国家、省级大奖;广州亚运会花都赛区领导小组被评为国家级亚运先进集体,在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上获163枚金牌。圆满完成省、市下达的人口计生各项任务。公益法律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对口援疆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第五次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区”,第七次被评为市“双拥标兵区”。人事编制、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工会、共青团、武装、口岸、侨务、对台、外事、审计、统计、档案、保密、地方志、人防、法制、气象、地震等各项事业都取得长足进步。

 

  (六)政府建设有效加强。认真贯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定期向区人大、政协报告、通报工作,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3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387件,办复率达100%。依法完成区、镇、村(居)换届选举,基层政权建设稳步发展。加快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政务公开、重大事项公示等制度,推进行政问责、审计工作,政务环境不断优化。加强政府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公务用车、“小金库”问题等专项治理工作,党政机关及参公单位的公务用车全部安装车辆信息管理系统。认真开展“清廉花都”活动,出台《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廉政建设取得实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新成就。这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大力配合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中央、省、市驻花都单位和驻花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花都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新兴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有待提高。二是统筹城乡发展任务仍然繁重,宜居城乡建设、民生福祉改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三是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存在较大差距。四是政府廉政建设、政风行风建设有待加强,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我们要高度重视上述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十分复杂,预计今年的形势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还要严峻。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在“敢为”上动真格,在“能为”上下功夫,在“有为”上见成效,推动花都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优化发展、创新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围绕“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城乡一体、建设幸福花都”核心任务,始终坚持把民生幸福作为最高追求,坚定不移走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三位一体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大力推进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三个重大突破,率先推进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和社会建设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社会管理服务创新示范区、美丽城乡示范区。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工业总产值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36%,完成广州市下达的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年度减排任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强化多元支撑,加快转型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一是做大先进制造业。加快推进215平方公里先进制造业功能区的规划建设,积极申报省级开发区。全力推动东风日产第三工厂、96万台发动机产能扩建项目建设,密切跟进电动车项目,实施汽车产业“倍增计划”④和“双百行动”,即率先实现年产整车超100万辆、年产发动机超100万台的目标,努力打造广州北部汽车产业集群。认真谋划好143平方公里的临空产业功能区,加快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建设,推动新科宇航、大新华航空飞机维修广州公司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努力把空港经济做大做强,成为推动全市空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大力发展新造电力机车和电力机车大修、中修等机车制造维修业,围绕产业链条的完善和延伸,大力吸纳相关的零部件、机车电子、研发试验、配套服务等企业集聚发展。二是做优时尚产业。积极推动皮革皮具、金银珠宝、纺织服装等产业时尚化发展,实现研发设计艺术化、生产制造品牌化、标准检测低碳化、营销网络终端化、人才培育高端化,全面提升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支持红谷皮具等总部企业扩大营销,开拓国内市场,做大自主品牌;加快海布圣地城等商贸平台建设,打造狮岭品牌皮具升级示范区。推动广州国际珠宝交易中心、云峰翡翠博物馆加快建设,积极完善交易、展示等功能,打造珠宝小镇,促进我区从珠宝生产加工基地向珠宝文化创意之都转型。推进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发展,引导加工贸易企业由贴牌生产、委托设计向自有品牌营销等转型提升。三是做好现代服务业。积极抓好“两圈一线一带”的建设。以迎宾大道两边的空港商务圈和广州北站商贸圈为重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金融、贸易、保险、酒店、会展等,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进501亩临空商务区总部经济企业的落地建设,着力引入航空公司总部、金融信息技术总部、国际品牌总部汇集发展。以地铁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地铁站场沿线和周边地上、地下空间的商业综合开发和利用。推进广州国际名店城、法国欧尚花都超市、狮岭国际皮革电子交易中心、国际采购中心等采购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带,积极推进王子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丫髻山休闲度假区建设,支持石头记矿物园、广州花卉之都做大做强,引导芙蓉度假区、香草世界、盘古王公园等传统景点改造提升;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游,推动特色农产品向旅游产品的转化,助农增收。四是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声光电、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以国光电器、飞达音响和科达电器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抓住国际音响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吸引一批国际高端音响企业和国家级电子产品公共检测服务机构落户,引导“中国音响之都”产业转型升级。以鸿利光电、雅江光电、亮美集灯饰等为依托,大力发展LED半导体照明封装及应用产品,积极推进道路及楼宇LED应用示范工程,推动LED产业大发展。以广州航空电子信息科技创新产业基地等园区为载体,积极引进航空电子类企业。把握新能源及低碳经济兴起的契机,培育和引进低碳型企业,抓好新能源汽车项目的落户、投产,推动以风能、太阳能产品及装备为主体的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做大。

 

  扶持企业发展。建立健全领导联系企业制度,主动上门提供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面临的土地、资金、人才、政策等问题。继续利用“三旧”改造政策,加快完善重点产业园区项目的历史用地手续。贯彻落实省《2012年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增强财政资金引导、落实各项税收优惠和税费减免、加大融资支持等诸多方面助力中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大力加强企业上市扶持工作,引导一批优势企业上市发展。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机构,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大力引进高新科技人才落户,支持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等高校加快培养汽车、皮具、珠宝、音响等专业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推动自主创新。扶持企业开展关键性技术攻关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支持东风日产乘用车研发中心、擎天科技工业园、中山大学国光通讯技术研究院、皮革皮具产业研究中心、国家皮革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等创新基地和平台的建设。实施质量强区战略,支持企业加快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标准的研制推广,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建立标准联盟,争取标准“话语权”。

 

  强化招商引资。优化招商环境,采取“倒逼”机制,全力推动占地多、污染大、分布散、效益低的传统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坚决淘汰电镀、漂染、制革、小型化工及铸造等“两高一低”⑤企业,提升传统工业园区的承载力和竞争力,稳步推进“退二进三”⑥和“双转移”⑦工作。加强招商针对性,找准产业链的薄弱环节,重点选择与支柱产业发展相配套,具有强大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总部经济企业。提高招商质效,推动项目招商向园区招商转变,实行项目引入统筹机制,出台工商业项目准入管理办法和相应退出机制,对引进项目进行严格筛选和充分论证,促进产业空间布局的合理化与土地利用效益的提升。

 

  (二)加强城乡建管,建设宜居城市。

 

  推进新城开发。加快推进城市中轴线开发建设、新街河流域综合整治。以规划为先导,在公园建设、河涌整治、水景打造、产业布局、公共配套、土地开发等方面相互衔接补充,实施集城市、产业、文化、公园“四位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规划。科学统筹全区经营性用地的储备,多方调动各镇、街、委的积极性,大力推进工业园区等具有开发优势地块的储备,加快工业用地招拍挂。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加大对闲置土地、低效用地的调查、清理、盘活力度,提高土地节约集约水平。积极处理历史征地未解决自留地的有关问题。实施启动旧村连片改造,努力做到改造一片、完善一片。

 

  提升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路、水、电、气、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围绕机场、高铁,加快制定机场和广州北站为核心的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大力加强各种交通方式之间换乘系统的建设,打造广州北部综合交通枢纽。推进红棉立交、迎宾大道东延线及地铁九号线建设,完成红棉大道、新106国道的前期工作,启动芙蓉大道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完成新赤公路、凤凰南路建设。继续做好途经我区的广清、广乐、肇花、佛清从四条高速公路的拆迁和建设工作。深化水环境整治,做好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完成15公里配套管网建设和部分村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围绕“规、拆、通、建、管”五字方针,加快进度解决“水浸街”、“水浸村”问题,争取年内实现根本性好转。积极推进重大电网工程建设。扩大天然气管网建设覆盖范围。

 

  打造生态城市。围绕市建设“花城·绿城·水城”的目标,充分发挥我区“山、水、林、田、花”的生态资源优势,全面实施“三年提升,绿满花都”城乡绿化环境建设计划。完成迎宾大道、三东大道等城区道路绿化升级改造,高标准打造一批生态化与艺术化结合的景观新亮点,以及多品种、多层次、多色彩的城市进出口景观带。继续推进飞鹅岭山顶公园、雅宝公园以及区绿道1号线西部田园村落绿道建设。深化污染源整治,全力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深化餐饮业和工地扬尘污染控制,将PM2.5⑧纳入新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努力削减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加强再生资源网络建设,促进垃圾分类处理和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建设美丽城乡。从市副中心、中心镇、乡村三个层次认真谋划城乡建设。一是抓好城市副中心建设。做好新华城区作为市副中心的城市规划,与广州主城区实行功能错位发展,强化对其他镇和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二是抓好中心镇建设。统筹产业发展布局,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城乡公共服务,充分发挥中心镇城乡联动的节点功能。三是抓好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扶贫开发和名镇建设,打造以梯面片区为样板的美丽乡村;充分发挥连片农田集中开发的规模优势,推动赤坭、狮岭片区25平方公里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从全区选择19个村作为试点,建立完善区党政领导、相关职能部门挂点包干负责制,定期深入镇、村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点带面推进全区美丽乡村建设。

 

  加强城市管理。在城市管理精细化、信息化和长效化上下功夫,逐步推进城市管理职能向镇、村延伸。加强智慧城区建设,开展智慧社区、智慧乡村、智慧楼宇试点。全面推进“数字城管”工作,建立城市智慧型管理指挥平台和综合巡查服务队伍。推进城市地下管线、交通出行、医疗卫生、社保就业、社会救助等智慧民生工程,推广应用社会保障卡(智慧市民卡),建设完善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综合卫生管理为核心的“智慧医疗服务平台”。大力整治“六乱”⑨,做好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加强牲畜屠宰管理,加强对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环节全程检测监控。积极开展“三打两建”⑩活动,建立打击传销、无证照经营长效监管机制,营造健康的市场秩序。加强“小产权房”整治力度,规范房地产市场。完善三级国土执法监察动态巡查网络,建立健全查控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长效管理机制,长期保持严查紧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

 

  (三)增进民生福祉,构建幸福花都。

 

  办好十件实事。一是启动花都湖公园建设,用两年时间完成,形成防洪与城市景观互为联动的亲水型生态休闲长廊,打造一河两岸的滨河花城。二是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提高村庄规划水平,开展农村综合整治,重点改善村容村貌,深入推进农村道路、环卫、排污、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每个镇(街)打造1个美丽乡村示范点。三是让市民喝上放心水。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加大对水源地周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加快建设西江引水工程。四是开展城乡绿化环境建设。今年多方筹集资金,投入约3亿元,建成约50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使城乡绿化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五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提高10%至14%,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由按当地低保标准的1.2倍提高至1.5倍,城镇职工月人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提高8%至10%;建立健全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制度,筹集保障性住房500套,加快解决中等偏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确保“双特困户”住房问题“当年新增、当年解决”。六是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市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至11大项37子项,免费为7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免费为当年政策内怀孕生育的约8000户家庭提供出生缺陷干预服务。七是促进创业就业。全区新增就业30000人以上,力争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及城乡就业扶持资金500万元以上,创业带动就业8000人以上。八是全面完成区内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被帮扶的经济薄弱村年集体收入两年内基本达到30万元以上,80%被帮扶的贫困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基本实现稳定脱贫。九是完善社会福利设施。完成区敬老院和儿童福利院的征地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残疾人“五个一”工程?的选址和建设工作。十是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今年启动秀全中学新校区第一期工程建设。

 

  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教育“两项工程”?建设,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第一阶段任务;设立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加快镇(街)公办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加大规范化幼儿园和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力度,规范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加快耀华国际学校建设;逐步实施涵盖高中阶段的12年免费教育;严格规范校车安全管理;逐步解决机场和高速公路周边学校噪音困扰问题;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力争通过省教育强区复评。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成区人民医院新院选址规划,加快广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二期建设,推进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布点,打造城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卫生服务圈。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筹资额,完善农村卫生站免费为农民治病工作。提高全区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推进基层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妥善解决关闭破产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和职工参保问题。加强区殡仪馆、公益性骨灰存放地等殡葬设施建设,加快五保安居村建设,深入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积极开展计生创“两无”?活动。制定实施我区2011-2020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探索建立“区、镇(街)、站、点、企”五级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体系。启动区体校温水馆建设,基本完成区游泳馆改造工程,全面推进农村健身路径建设,建立普惠型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完成区档案馆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按照管理、自治、服务“三位一体”的思路,着力推进“一队三中心”建设;按“一居一站”模式建立社区服务站,构建街道、居委、小区“民事居办”三级服务网络,完成新华街、狮岭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在特大村开展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搭建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建设812345政府服务热线系统,搭建全区统一的市民信息服务平台,及时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信息。加快构建共建共享机制。严格落实居住证积分入户相关政策,稳妥推进异地务工人员身份转换;积极探索建立他们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机制,使其更好地融入当地;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加大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力度,促进异地务工人员稳定就业;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办学,落实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积分入学工作,积极解决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

 

  保持社会稳定。深化“平安花都”建设,大力完善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积极构建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对重大恶性案件、多发案件的打击工作,强化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加大治安复杂场所整治力度。从抓信访源头入手,创新矛盾化解机制,全面加强排查评估和联动调处机制,着力化解劳资、征地拆迁、医患等多发矛盾纠纷,最大限度把各种不和谐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加强安全监管,着力推进全国安全社区创建,严防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四)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城市品位。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文明城市深化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兼容、创新、厚德、奋发”的新花都人精神,广泛宣扬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等方面的先进典型,树立践行新花都人精神的时代标杆。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市民文明素质和花都文明水平整体提升。加强诚实守信宣传教育,广泛开展“诚招天下客,促进新发展”主题教育活动,推动诚信花都建设。

 

  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完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力争年内镇(街)文化站全部达到省一级以上标准,提升城区“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建设水平。实施“四个一文化工程”?,继续抓好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广州民俗博物馆、花都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数字图书馆建设,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区。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办好第二届镇(街)文化活动周,推动“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努力培育一批特色文化社区。拍摄《花都之子》侨务宣传片。大力开展数字电视整转工作,完成城区部分用户的整转试点。不断完善和优化文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传承,推进资政大夫祠申报国保单位。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文化产业“三个一”工程。做好一个文化产业规划。坚持以传承促保护,深度挖掘花都的文化底蕴,完成文化产业功能分区、布局规划;通过整合资源、改善环境、制定标准、引进人才、扶持品牌、塑造特色,推动文化产业大格局、大市场的成型。做大一批特色产业文化。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会展、工业设计和文化旅游,继续办好汽车论坛、皮革皮具节、珠宝文化艺术节及油菜花节、香草文化节、芋头节、盆景赏石博览展等品牌节庆活动,积极筹办首届中国音响节。做响一系列文化品牌。加强对盘古创世文化、灰塑文化、珐琅文化、元宵灯会、水口营探花村、花山洛场碉楼以及炭步朗头、茶塘、藏书院古村落等文化资源的包装策划和宣传推介,提升我区文化软实力。

 

  (五)突出政府建设,优化政务环境。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办事难、环节多、推诿扯皮、政令不畅等不良风气,积极营造出实招、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氛围。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走村社、访企业活动,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改进公共服务方式,优化提升区投资服务中心功能,加快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完善电子政务服务,延伸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应用,拓展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实现90%的政府服务全流程网上办理。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和职能部门职权下放。

 

  完善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履行职责、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不断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和公示听证等制度,充分利用政府微博等传播方式,扩宽政民互动渠道,推行网络问政,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力做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强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狠抓政府廉政建设。建立健全行政决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公车使用管理等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小金库”等违法违纪行为,清理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帐户,实行财政国库单一帐户管理,不断规范财政资金、项目运作,建设“清廉花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使用,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于促进发展和改善民生。

 

  各位代表,展望新的一年,形势催人,责任重大。今天的花都人和、业兴、心齐、劲足,正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好时机。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继往开来,锐意进取,在更高起点上加快新型城市化发展进程,为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城乡一体、建设幸福花都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①“三个重大突破”:指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三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②扶贫“双到”:指扶贫工作规划到户、责任到人。

 

  ③“一队三中心”:指综合执法大队、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镇(街)政务服务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④“倍增计划”: 指我区汽车产业“五年翻一番、十年增两倍”的发展目标。即在2010年产值超1000亿、创税100亿的基础上,力争用5年的时间,实现年产值2000亿、创税200亿;用10年的时间,实现年产值3000亿,创税300亿。

 

  ⑤“两高一低”:指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

 

  ⑥“退二进三”:指引导工业(二产)退出中心城区,腾出发展空间,引导服务业(三产)进入发展。

 

  ⑦“双转移”:指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

 

  ⑧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⑨“六乱”:指乱摆卖、乱堆放、乱张贴、乱拉挂、乱停放、乱丢吐。

 

  ⑩“三打两建”:指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商业贿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

 

  ?残疾人“五个一”工程:指一所残疾人综合服务机构、一所重度残疾儿童教养学校、一所残疾人托养机构、一个康园工疗网络和一个残疾人扶贫培训基地。

 

  ?教育“两项工程”:指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工程。

 

  ?计生创“两无”:指无政策外多孩出生镇和无政策外出生村。

 

  ?“四个一文化工程”:指一个文化艺术中心、一个文化广场(花都广场)、一个文化公园(花果山公园)、一条文化街(金河湾)。

 

  ?“三公”经费:指财政拨款开支的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

    

  花都区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   2012年3月6日印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