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一年花都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1-03-22 15:09     【 字体:   】

  ——2011年3月10日在广州市花都区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区长  林中坚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花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努力打造经济强区、建设田园城市、构建和谐花都,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使“十一五”成为花都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获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一)区域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坚持“四个第一”,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广州经济版块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660.23亿元,同比增长15.5%,“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9%,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在全市的排序由“十五”期末的第9位上升到第7位。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超过11000美元,超出预期目标的37.5%。工业总产值达1577.60亿元,同比增长24.5%,比“十五”期末翻一番,年均增长17.5%,增速连续3年在全市十区中排名第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49.16亿元,同比增长30.1%,年均增长32.2%,增速连续五年在全市十区中名列前三,总量在全市由第7名上升到第3名。税收总额(含海关代征税)达222.47亿元,同比增长37.77%,年均增长37.8%。人民币存款余额达910.58亿元,同比增长14.1%,年均增长2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69.87亿元,同比增长47.0%,年均增长1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25.54亿元,同比增长24.7%,年均增长18.7%。外贸出口总额达22.68亿美元,同比增长33.9%,年均增长21.3%,五年共引进外资项目240个,实际利用外资达8.2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投资的项目6个。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734元,同比增长11.0%,年均增长12.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1535元,同比增长14.5%,年均增长11.8%。

 

  (二)现代产业体系初具雏形。坚持“二产带动三产、三产促进二产”,初步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为龙头,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四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期末的6.3∶65.3∶28.4调整为3.9∶64.8∶31.3。工业经济跨越发展。汽车产业发展迅猛,2010年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0.2%,是“十五”期末的3.6倍,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7.74%。花都汽车产业基地成功升格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十一五”期间,空港委招引各类企业52家,累计投资80亿元,直属区空港委企业共缴税4亿元,年均增长80%。皮革皮具产业集群进入了“中国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箱包年产量占全国的半壁江山;金银珠宝产业集群获得“中华珠宝之都”的称号;哥弟等知名品牌服装企业扎根花都并引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壮大;国光电器、精益空调等本土电子电器企业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头羊”;英格机电、黑马科技、红鹰能源等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企业茁壮成长。规划建设广州(花都)光电子产业基地和航空电子信息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大力发展LED产业,年产值超30亿元。东风日产产能扩建项目、大功率机车产业基地、新科宇航广州飞机维修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户并顺利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十足。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广州空港物流园区、广州国际品牌总部经济产业基地成为省首批授牌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建成启动,广州空港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九龙湖度假区和石头记矿物园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梯面镇被评为“全国十佳文明奋进乡村”,《王子山之歌》获得“全国十佳村歌”称号。2010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620.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和19.86%,年均增长13.7 %和 10.3%。房地产市场畅旺,2010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89.49万平方米、金额121.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6%和25.3%,年均增长10.9%和31.3%。广州市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万穗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区成立。2010 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06.94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1倍,年均增长15.9%,对经济的贡献率达32.7%。现代农业稳步增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精品农业,形成规模生产的名牌产品23个,其中4个获省名优农产品称号。“十一五”期间,各级累计投入1.9132亿元,支持116个新农村示范建设,其中市级试点村(重点村)99个、区级示范村17个。培育了香草世界、正园生态园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经营组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成果转化率、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55%、73%和90%。2010年,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43.97亿元,是“十五”期末的1.33倍。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实施《贯彻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十一五”期间,创建3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现共有6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全区科技三项经费投入1.61亿元,完成科技项目 582项,比“十五”期间分别增长78.1%和134.7%;全区新增中国驰名商标5件、中国名牌产品1件、省著名商标15件、省名牌产品20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是全市唯一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首批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的区县。

 

  (三)城市发展格局实现“大变”。以“创文”、迎亚运为抓手,突出规划引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城乡发展,城市功能品位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36.6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51.28平方公里,全区建成区面积达109.25平方公里。各类规划基本覆盖。高标准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用地布局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和调整工作,城乡规划实现全覆盖,困扰花都多年的两规不一致矛盾基本得到解决;集中精力对全区支柱产业、交通、水利、环保、城市主要节点等进行了详细规划和设计,全面完成狮岭、炭步、花东三个中心镇总体规划及全区所有行政村村庄规划。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地铁三号线延伸至花都,地铁九号线开工建设,积极配合武广高铁建设通车、广清高速改扩建等工作;新都大桥、云山大桥、东风大桥、西二环全线等重点路桥相继建成,改造和打通三东大道、迎宾大道西、松园路、曙光路、花城北路等重要路段;新建马鞍山公园,新开通86条省内、省际汽车客运线路,推进188个行政村实现“通班车”工程,农村“五通”全面完成。投入23.65亿元治水,建成5个污水处理厂、3个污水处理站、4个污水提升泵站、169.5公里污水收集主干管网,65条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全面完成,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治水工作在全市获金奖。垃圾处理等公用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全力推进“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进入,分期、分批关、停、并、转污染严重、超标排放企业63 家,顺利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积极开展迎亚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质高效完成63.2公里绿道建设。城乡统筹切实推进。制定落实《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若干意见》,从2007年起,每两年投入3000万元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三旧”改造,完善历史用地手续取得重大突破,汽车城鸿利光电项目成为全省第一宗通过“三旧”改造完善征收手续的个案;积极推进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城市管理不断深化。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构建了条块联动的“数字化城管”系统模式。在全省率先完成区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站)建设,全力构筑起“大防控”工作格局,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雅瑶镇在全市首创“文明出租屋”管理模式。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城市,6个镇通过省市卫生镇和卫生先进镇复查,135个自然村获省市卫生村称号。

 

  (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坚持“民生为重”,五年来,区财政投入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的资金达116.99亿元,年均增长31.68%,财政民生投入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从2005年的56.64%增加至2010年的70.08%。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荣获“广东省教育强区”称号。扎实推进教育“两项工程”建设,全区建成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90所;规划建设秀全中学新校区和区中等职业教育园区;耀华国际学校、黄冈中学广州学校落户花都;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公办教职工工资待遇实现“两相当”;高考取得历史性新突破。加快推进文化建设,被评为省文化先进区。扎实做好“创文”工作,在2010年度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总评排名全市第4。全区基本建成城市“10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全区228个行政村(社)文化室、223家“农村(社区)书屋”实现全覆盖;评选花都“十大文化名片”,区文化艺术中心等重点文化设施加快建设,花都灰塑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10余件作品和节目获国家“群星奖”等省以上大奖。狮岭镇被授予“中国盘古王文化之乡”。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亚运工作成绩显著。高标准新建东风体育馆,改造花都体育馆、花都体育场,圆满完成第16届亚运会花都赛区男子足球赛事、亚运会高尔夫球比赛的组织工作;顺利举办第五、第六届区运动会暨第一、第二届残运会;区籍运动员在国际、国内赛场屡创佳绩。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区籍运动员杨伊琳夺得女子体操团体冠军和个人全能及高低杠两面铜牌。社会保障稳步推进。全面推进养老、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启动实施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区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940129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55286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为141000人。投入1184万元兴建五保安居村26条。积极支援四川汶川、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有效应对台风、暴雨、冰冻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侵袭。就业工作成绩喜人。构建市区镇村四级就业服务网络系统,在全市率先开通村(居)就业网络信息平台,创建30个充分就业社区和20条充分就业村;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44000多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以内。2010年新增就业岗位88068个,增长147%。卫生医疗事业上新台阶。广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和“省中医名院”;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全面铺开农村卫生站免费治病,惠及43.2万农民、194个行政村(居委会),基本建立农村小病免费看、大病住院有报销的医疗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9.8%;被列为市首个“广州市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示范区”。住房保障工作有新突破。在全市率先推行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政策;切实解决历史遗留的房产证办理问题,登记发证3600多户;完成华侨农场危房改造,872户归难侨危房户喜迁新居;解决了1191户困难农户的住房问题;投入1350多万元建成7527.9平方米的廉租公寓。规划选址了3个机场周边农村留用地集中安置区;启动机场周边农民搬迁首期2个安置区的规划和选址工作。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2010年刑事案件同比下降6.9%,其中“两抢”、“两盗”案件同比下降26.5%、14.1%,市民对治安工作的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2010年生产安全、防火安全、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13.40%、11.97%、24.32%、53.05%,市政府对12个区(县级市)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中我区成绩获并列第一。社区建设成绩斐然。新华街骏威社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称号,先后有30个社区被省命名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2个社区被省评为宜居社区。拥军优属工作成效显著。到目前为止,连续17年无重大军警民纠纷,四次荣获省双拥模范城、七次荣获市双拥标兵区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先进单位”。成功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被授予“广东省2010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对口帮扶成效显著。扎实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统战、民族宗教、监察、人事编制、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工会、共青团、武装、口岸、侨务、对台、外事、审计、统计、档案、保密、地方志、人防、法制、气象、地震等各项事业都取得长足进步。另外,在去年的“两会”上,我代表区政府作出“办好十件惠民实事”的承诺。经过一年的努力,八件要求年内完成的实事已全面落实,两件跨年度的实事也按时间节点完成年度任务。其中,免费治病、提高基本农田保护补助金、盘活直管公房和土地资源建设廉租公寓等做法,在广州市开创了先例。

 

  (五)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贯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定期向区人大、政协报告、通报工作,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781件,办复率达100%。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大部制”,区政府工作部门精简为24个。加快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建立健全了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合法性审查、集体决策的科学化、法制化、民主化决策机制;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阳光政务,推进行政问责、审计工作,落实政务公开、重大事项公示等制度,政务环境不断优化。全区188个村全部达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创建达标村标准,被评为“广东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区”。在全国区县政府网站评估中,区政府网站连续3年获全国区县政府网站前15名,2010年获广东省区县政府网站第4名、广州市区县政府网站第1名。加强政府反腐倡廉建设,完善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管理,加强出国考察、招商和公务用车购买的严格审批和管理,全程、全方位加强对亚运筹办工作和治水工程的监督检查和跟踪审计,实现“廉洁亚运”目标。党风廉政建设取得实效,干部廉政勤政意识明显增强,政府公信力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区人民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花都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上级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驻花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关心和支持花都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经济增速提升面临较大压力,现代服务业投资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民增收潜力有待挖掘;城市化进程有待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人居环境有待优化;资源消耗加快,发展成本加大,土地指标短缺,可持续发展资源日趋紧张;发展与稳定的矛盾日益突出,留用地的落实、机场噪音区搬迁等历史遗留问题急需解决,项目征地拆迁、违法用地防控和违章建筑拆除难度加大。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统筹城乡发展的攻坚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和珠三角一体化加快,《规划纲要》全面实施,空港经济区建设步伐加快,为我区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内外经济环境十分复杂,区域之间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环境及土地约束日趋严重,我区产业竞争力不强、发展不平衡、人才短缺、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对我区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更加奋发有为地开创我区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规划纲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自主创新和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建设国际汽车城和空港经济中心为突破口,以改善民生为落脚点,以绿色发展为保障,着力建设经济强区、花园城市、幸福花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形成,民生福利显著改善,社会和谐包容发展。预计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2万美元,工业总产值达3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80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0000元。经济强区、花园城市、幸福花都建设取得新成就,科学发展实力持续提升。重点在“四个发展”、“五大重点工作”上下功夫:

 

  “四个发展”:一是绿色发展。壮大绿色经济,建设绿色城市,培育绿色生活。集约节约环保利用资源,发展循环、低碳、品牌经济,提高经济的效益和质量,狠抓节能减排,优化生态环境,倡导绿色消费,打造绿色交通,建设宜居宜业的花园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二是集群发展。以产业集群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继续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引进大项目,并引导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微笑曲线”两端(研发和营销)延伸,集聚配套项目。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建设经济园区,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有效载体;建设专业市场,整合产业发展资源,促进产业区域集聚。三是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动力,重视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和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作用,完善创新载体建设,聚集国内外创新资源,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区经济增长向创新趋动、内生增长的创新型城区转变。四是和谐发展。坚持“富民优先、民生为重”,从着重发展经济向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并重转变。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三旧”改造,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和质量。大力发展社会事业,逐步健全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水平适度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大重点工作”:一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发挥花都的比较优势,坚持集群化和高端化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汽车、机车修造、飞机修造等先进制造业,打造珠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二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区域交通优势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会展、总部经济、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打造机场商圈和北站商圈,打造空港经济中心,力争三产对经济的贡献率达35%。三是加强文化建设。落实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加强汽车文化、时尚文化、花卉文化、宗教文化、古村落文化、盘古文化、民俗文化建设,加强名镇、名村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四是加强花园城市建设。加强中轴线、新街河等重点城市发展轴的建设,构筑集“山、水、林、田、花”于一体的城市景观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打造花园城市。五是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区域城市化,高标准促进城镇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强社区建设,提高区域综合承载力和区域城市化、现代化水平,打造文明城区。

 

  三、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幸福花都”为核心,以建设“经济强区、花园城市、幸福花都”为目标,更加注重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更加注重创新驱动、高端发展,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谐发展,为“十二五”发展和幸福花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工业总产值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75%,完成广州市下达的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年度减排任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认真抓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广州市委九届十次全会对花都的产业发展定位是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现代产业。我们要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导向,做大做强汽车和空港两大发展引擎,巩固提升四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四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两大现代服务业,从而打造汽车、空港、机车、皮革皮具、金银珠宝、光电产业等六大支柱产业,进一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广州市北部高端产业聚集区。

 

  做大做强两大发展引擎。按照集群化、高端化发展要求,狠抓汽车和空港,提升我区核心产业竞争力。一是抓住中国进入汽车社会的机遇,全面启动花都“汽车产业倍增计划”,着力推进东风日产产能扩建项目,推进汽车自主品牌建设,积极争取日产电动汽车项目落户,大力引进电池、电控、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项目,实现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积极引进雷诺等整车项目,引进发动机、变速箱、转向系统等高技术含量的配套企业,实现整车与零部件业协调发展。全力推进汽车城二、三期和赤坭园区、炭步园区的开发建设,推动汽车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加快商业、物流业、金融服务业、房地产业、汽车展示和汽车文化等发展,推动汽车二产和汽车三产协调发展。推进汽车产业基地二次创业,优化汽车产业基地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推动汽车产业基地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二是抓住国家开放1000米以下低空空域和广州空港经济区开发建设的机遇,举全区之力发展空港经济。将临空总部商务区规划建设成为空港新城,着力打造航空公司总部经济基地、国际品牌总部经济基地和以金融、IT为主的航空信息总部经济基地;以新科宇航广州飞机维修项目为带动,大力引进飞机制造、飞机维修、零部件制造、机载设备制造、航空电子设备等企业及关联配套企业集群发展;依托空港综合保税区、空港国际物流园区及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保税物流、保税加工、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空港经济发展区开发建设的意见》,加快调整和修编我区空港经济区规划,健全和完善空港经济区的统筹协调体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空港信息化建设。

 

  巩固提升四大传统产业。运用先进技术和创意理念改造提升皮革皮具、金银珠宝、纺织服装、电子电器等优势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双提升”。做强做大皮革皮具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皮革皮具总部、研发设计、采购交易、检测认证等,形成中国皮革皮具的“狮岭标准”、“狮岭价格”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品牌。依托广州珠宝交易中心和珠宝主题公园建设,延伸珠宝产业链,打造华南地区的珠宝生产加工、交易展示、文化创意等中心。推动服装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着力打造一批具国内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服装品牌。以国光电器、飞达音响等企业为龙头,打造中国音响之都。以广州航空电子信息科技创新产业基地等新兴产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引导电子电器行业加速产业集聚,加快构建现代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培育壮大四大新兴产业。立足区域资源及产业基础,加快培育发展机车、光电、物联网、新能源等产业,打造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机车检修基地为依托,加快建设机车配套产业园区,重点做好规划调整、项目招商、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上级支持、筹集建设资金、完善机制保障等方面工作。进一步推进花都光电子产业基地建设,完善园区规划,储备未来产业发展用地;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着力引进外延、芯片、封装等企业,形成“外延-芯片-封装-应用”完整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配合花都航空物流与汽车物流基地的建设,重点加强中山大学国光通讯技术研究院二期建设,形成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设计应用及工程技术服务的能力,打造以物联网、电子商务等相关技术与产品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建立新能源创新体系,在纯电动车、太阳能、风能、锂离子电池和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现自主技术产业化发展。

 

  大力发展两大现代服务业。依托立体交通网络和生态资源,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业和生态旅游业,打造广州北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做好“一东一西”两个商业中心区规划,东部以原有机场商务区为基础,继续向西、向北扩展,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总部经济、服务外包、展览中心等,打造“机场商圈”;西部以广州火车北站新的商务区规划为基础,以铁路交通枢纽为依托,打造“北站商圈”。大力推进广州国际名店城、欧尚超市、广百百货、吉之岛等项目,加快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升级换代,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增强城区消费服务功能。依据花都旅游“山水花都、传承古今”的形象定位,整合资源、改善环境,制定标准、引进人才,扶持品牌、塑造特色,完成旅游产业功能分区、布局规划和用地修编,推动花都旅游大格局、大市场的成型。重点推进炭步丫髻山休闲度假区、王子山森林公园二期、九龙湖空港国际都会、广州花卉之都、世界国花雕塑公园、广州花都空港物流与生态旅游配套服务区、盘古王公园、炭步古村落、梯面红山村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争取再打造一批4A级以上景点。

 

  着力加强招商引资。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切实做好重大项目的引进、储备工作。积极开展面向大型央企、全国500强民企及世界500强企业的招商引资活动;推动以商招商,促进增资扩产。贯彻省、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覆盖全区的融资担保、创业辅导、人才培训、市场开拓、技术进步、信息咨询等中小企业服务网络,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推进我区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全面清理对企业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保持进出口平衡和利用外资持续增长。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打造城乡统筹试验区。广州市委九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花都新华要率先建成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区。我们要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广州市城乡统筹试验区。

 

  积极破解要素制约。建立全区统一、适度超前的项目准入门槛,建立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的动态巡查机制,提高投资强度,加快开发进度,清理闲置用地,全面提升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着力提高土地储备量、提高土地储备出让率、提高土地总效益、提高资金使用率,切实盘活“存量”、提高“增量”,确保土地储备有序、出让收益增值。整合建设强有力的投资融资平台,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建立融资担保公司或金融租赁公司,支持企业上市,加强政、银、企三方合作,突破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瓶颈。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政府投入和引导企业投入相结合,积极引导企业建立高水平的研发机构,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工程技术中心。利用海豚俱乐部、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技能人才。

 

  着力提升镇域经济。把提升镇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的重要抓手,推动“一镇一策、一镇一品”向“多镇统筹、片区发展”转变,构建镇(街)协同发展新格局。新华街西部和狮岭、赤坭、炭步等镇要以汽车、机车等装备制造业为龙头,大力发展零部件及配套产业,打造西部城区工业经济圈;新华街东部和花东、花山和雅瑶等镇要重点发展空港经济,按照一体化发展要求统筹规划,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衔接协调和资源共享,打造东部城区空港经济圈。新华街要在加强东西两翼发展的同时,提高中心城区的服务业发展水平,重点推进星光达珠宝钟表交易中心和广州国际品牌总部经济产业基地建设,打造珠宝、服装等时尚产业的品牌总部聚集区。花山镇要充分利用处于中心城区和机场之间的区位优势,重点建设临空指向性较强的信息产业园和磨刀坑生态旅游项目,打造衔接中心城区和国际空港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黄金走廊。花东镇要以新城区建设为契机,以空港经济为抓手,重点推进中国(花都)南方青年企业家论坛暨国际青年社区、国际名牌会展商贸中心和九龙湖5A级旅游景区建设,打造以现代物流、商贸会展为特色的空港重镇。赤坭镇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全力推动汽车零部件企业投产,并加快生态产业的发展。炭步镇要在发展汽车产业的同时,全面加快推进丫髻山休闲度假区建设,着力把塱头村建设成广州旅游文化名村。狮岭镇要在加快机车检修基地及配套园区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狮岭国际皮革皮具交易中心、狮岭国际结算中心等专业平台的建设,大力打造皮革皮具专业镇。梯面镇要抓住名镇建设、山区镇建设的机遇,加快推进王子山森林公园二期、高百丈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打造山区旅游特色名镇。雅瑶镇要加快融入中心城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打造广花商贸走廊,推动商贸业发展。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修路、种树、治乱、建园、管房”的思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农村新型社区试点工作。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进一步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改造农村流通网络。以加快田美村、石岗村、三东村等重点“城中村”改造为突破口,推进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农民转为居民、村委会转为居委会,以点带面,全面带动区域“三旧”改造。把“三旧”改造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退二进三”、盘活闲置土地结合起来,促进城乡存量建设用地“二次开发”,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及对空心村和偏远村宅基地进行整理的新机制,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贯彻省市决策部署,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推动“双到”和“双转移”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推进城市智慧化建设,打造花园城市样板区。抓住“智慧广州”及综合性门户城市建设机遇,用花园城市的理念及规划建设标准来统筹全区城乡建设,综合整治城乡环境,保护青山绿水,打造广州北部的生态花园城区。

 

  完善城区交通系统。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广州北站为双核心,打造“空铁联动、立体快捷”的交通网络。集中财力、确保重点,统筹推进地铁九号线、广乐高速、肇花高速、新106国道、新赤公路、平步大桥、芙蓉大道、狮岭大道、机场东环路、风神-红棉立交、广清、广肇城际轨道交通等枢纽型、功能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区交通疏导和对外通达能力。

 

  提升城市综合形象。加快推进花都区中轴线CBD地段的规划建设工作,加强广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开展该地区的城市设计,提升花都区的门户形象。加快完善我区房地产业和住宅建设的发展规划,大力提升房地产品牌档次,努力建设广州城市中心区人口分流的主要承接地。积极开展城区主干道、城区房屋外墙装饰和阳台、窗台、露台、天台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面提升市政建设水平和城市品位。抓住“智慧广州”、“无线城市”建设契机,率先在花都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成为广州“三网融合”示范区。加强宣传教育,调动全民参与,完善基础设施,综合整治环境,继续推进“创文”向镇、村延伸,确保完成“创文”任务。

 

  推动城市生态建设。坚决落实节能减排问责制,坚决执行投资项目环评制度,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大力加强饮食服务业污染治理,积极鼓励企业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任务。推进绿道网建设,全面巩固亚运治水、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继续实施新华等3个污水处理系统15公里管网建设;实施12个行政村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田美河(百合路至湖畔花园段)的清淤整治工程;积极推进以巴江河、新街河、机场西南排水渠等为重点的堤防、水闸、泵站等防洪(潮)排涝设施及“水浸街”的改造;千方百计加强北部地区饮用水源地保护,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再生资源网络建设,促进垃圾分类处理和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学习借鉴新加坡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花园城市行动计划,加快世界国花雕塑公园建设,将花都打造成“一轴三网多园”、宜居宜业的花园城市。

 

  深化城市综合管理。适应城市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促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构建精细化、网格化、数字化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土地管理和土地执法,严厉打击违法用地,依法拆除违法建设,建立健全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长效监管机制和问责制,用最严厉的措施坚决刹住违法违建的歪风。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建立完善街道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推进社会管理服务重心下移到社区,搭建起区、镇(街)两级公共管理服务平台。试点推进“村改居”工作,引导农村居民向现代社区居民转变。

 

  (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打造和谐社会示范区。坚持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和谐幸福花都作为改善民生福利的重要举措,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继续加快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优先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加快教育“两项工程”建设,力争公办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达到100%;实施普通高中优质化工程,推进秀全中学新校址主体工程建设,扶持耀华国际学校、黄冈中学广州学校的发展;推进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积极申报并做好接受“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督导验收工作,完成省教育强镇、强区复评。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农村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力争创建全国基层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不断完善农村卫生站免费为农民治病工作;鼓励民营医院发展;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特色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巩固“省文化先进区”的成果,全力创建文化名区和全国文化先进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区七镇一街综合文化站要全部达到省一级以上标准,村(社区)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点要实现全覆盖、全开放。繁荣群众文艺创作,大力推介花都“十大文化名片”,打响特色文化品牌。大力扶持、发展工业设计、文化娱乐、包装印刷、文化旅游以及创意、会展等文化产业。积极组团参加广州市第15届运动会,争创体育事业新发展。

 

  大力推进就业、社保工作。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成城乡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工作,将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体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加快推进区殡仪馆迁建和区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建设。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充分就业,加强劳动力资源与项目建设的对接。健全完善农民工管理服务体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公平共享的住房保障体系,完成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重建住房工作,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继续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强化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规范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切实保障群众权益。继续推进区、镇(街)、村(居)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站)及三级平台建设,构建“大综治”工作格局。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大力打击刑事犯罪和经济领域违法犯罪,继续开展禁毒、扫黄打非、“人屋车场”等专项整治工作,确保“两降一升”目标实现。全面抓好安全生产、防火、交通、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等安全监管工作,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进一步做好计生、统计、审计、口岸、侨务、外事、台务、物价、武装、气象、人防、民族宗教、科普、保密、档案、地方志、妇女儿童、残疾人服务等工作。

 

  办好十件惠民实事。一是投入1270万元建设156套廉租住房,以实物配租、货币补贴和公房租金核减三种方式向符合条件的家庭提供住房保障;继续分期分批推进农村危破房改造。二是投入10亿元以上,用3到5年时间妥善解决城区及周边农村“水浸街”、“水浸村”问题。其中,2011年投入1亿元,主要完成相关河道的清淤、拓宽和临时泵站建设工作。三是扩大养老保障范围,年底前将35周岁以上的207862名农村居民100%纳入养老保障范围。四是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2011年通过改扩建等方式实现每个镇(街)建成1所以上公办中心幼儿园。五是扩大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范围,为本区户籍、法定劳动年龄范围内、有就业能力和培训需求、具备参加培训条件的城乡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在职企业职工等人员免费发放职业培训券,组织1万人以上参加培训,培训后实现就业7000人以上。六是完成飞鹅岭山顶公园和45公里绿道建设。七是加强文化建设,加快推进“三馆一中心”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基本建成。八是落实省市扶贫“双到”工作部署,确保2年内,188个村的年集体收入100%达到30万元以上;1795个被帮扶贫困家庭80%达到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全力加快梯面镇的建设发展,将加快北部山区的扶贫开发建设与名镇建设相结合,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打造生态旅游名镇。九是深化社区管理服务试点工作,重点在“管理、服务、自治、文化、环境”上下功夫,在新华街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试点的基础上,再投入2400万元新建4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让市民在社区家门口就感受到城市的幸福。十是完成人民医院新院的选址、立项、整体规划、设计工作。

 

  (五)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打造“阳光行政”先行区。以建设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为目标,切实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加强民主建设,推进各项改革。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严格执行各项决议决定,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构建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扎实推进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贯彻落实市《关于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的决定》,做好下放事权的承接工作,推进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着力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改善行政服务环境,加强行政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集招商、审批、行政效能监管、重大项目推进以及便民服务“五位一体”的服务基层、服务市民、服务企业、服务农村的政务服务大平台。

 

  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府,全面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处置公共危机的能力。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审计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进一步加大对重点资金、重点项目和重点岗位的监督力度,认真做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确保工程建设安全、资金管理安全和干部成长安全。

 

  认真组织筹备,抓好换届选举。坚持依法选举,严守政策法规,严把关键环节,严格选举程序不走样。坚持民主集中,严肃换届纪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将党管干部和群众公认有机结合。坚持宣传教育,提高村民参选率,制定工作预案,保证换届选举期间社会稳定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各位代表!回顾“十一五”,勤劳智慧的花都人民创造了辉煌成就;展望“十二五”,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再接再厉,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建设经济强区、花园城市、幸福花都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名词解释

  1、“四个第一”:即花都区委提出的“发展第一、经济第一、工业第一、汽车第一”发展战略。

  2、农村“五通”:指通电、通水、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

  3、教育“两项工程”:指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工程。

  4、“两相当”:即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县域内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城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

  5、“十大文化名片”:指花都区委区政府在2010年评选出的盘古王诞、中国(狮岭)皮革皮具节、资政大夫祠、洪秀全故居、华严寺、王子山森林公园、圆玄道观、九龙湖度假区、花都古村落、花都石头记矿物园等10项文化名录。

  6、“微笑曲线”:是经济学中的理论,在“微笑曲线”的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右边是品牌和营销。在整个产业链中,产品的高附加值更多地体现在两端,即设计和品牌营销,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的附加值最低。

  7、“汽车产业倍增计划”:是花都继“十百千”计划后,提出的“五年翻一番、十年增两倍”汽车产业发展目标。即在2010年产值超1000亿、创税100亿的基础上,力争用5年的时间,实现年产值2000亿、创税200亿;用10年的时间,实现年产值3000亿,创税300亿。汽车产销量由2010年的65万辆发展到2013年的100万辆、2015年的130万辆、2020年的200万辆。

  8、“一轴三网多园”:是花都区正在规划构筑的花园城市格局。“ 一轴”指由生态旅游区、景观林带、四号绿道、香草世界、广州花卉之都、芙蓉嶂旅游度假区等构成的花轴,“三网”指山体景观花网、滨河水景花网和路景花网,“多园”指公园、田园、果园、林园、家园、校园。通过在“一轴三网多园”中种植不同季节开花的树木花草,形成花轴支撑、花网放射、花园点缀、四季繁花似景的花园城市。

  9、“三馆一中心”:指洪秀全故居纪念馆、花都博物馆、广州民俗博物馆,区文化艺术中心。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