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知识】传染病防治知识汇总
水痘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见。
二、哪些人可以作为传染源传播水痘?
水痘、带状疱疹和先天性水痘患者。人是本病的唯一宿主。本病传染性极强,病人从发病起至皮疹结痂为止都有传染性。潜伏期一般为2-21天,平均为14-16天。患水痘学生应在病后14天后才返校上课。
三、水痘是如何传播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和直接接触水泡液而传染,也可接触污染的用物间接传染。
四、哪些人容易患水痘?
人类对水痘有普遍易感性,以儿童发病较多。水痘传染性极强,病毒一旦传入幼托机构或学校,传播迅速,可造成局部暴发,给儿童的健康及学习带来严重影响。
五、水痘病人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水痘儿童发病的首发症状通常是出现皮疹,并且迅速从斑疹发展丘疹和水疱疹,最后形成痂皮。皮肤损害是向心性的,多集中在躯干,肢体远端累及较少。水疱表浅、细薄,在红色斑疹上可见清晰透明的液体。水痘为自限性疾病,约10天左右自愈,儿童患者全身症状较轻,成人及婴儿病情较重。重症水痘可发生水痘肺炎,水痘脑炎等。
六、水痘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又有哪些呢?
(一)严格管理传染源。对可疑或确诊为水痘的患者应进行隔离,隔离期不少于病后2周才可上学或去公共场所。期间,患者一切用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均应消毒处理,防止易感儿接触病人。
(二)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教室 、活动室、寝室要勤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并做好消毒工作,儿童机构也可用紫外线消毒。
(三)注意个人卫生,增强体质。要讲究个人卫生,经常洗澡、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勤剪指甲,勤洗手,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运动前后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防止着凉。
(四)接种水痘疫苗,提高免疫力。接种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
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二、哪些人可以作为传染源传播流行性腮腺炎?
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自潜伏期末至腺肿大消退为止均有传染性,潜伏期一般为14-25天,平均为18天。
三、流行性腮腺炎是如何传播的?
流行性腮腺炎以唾液飞沫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接触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唾液污染的衣物、食品、玩具等传染,密切接触是传染本病的重要条件。
四、哪些人易会得流行性腮腺炎?
人类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巩固而持久的免疫力。
五、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症状是怎样的?
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后,较多病例起病急,出现发热、畏寒、呕吐、食欲不振等周身不适症状;临床表现为腮腺肿大、疼痛,可波及单侧或双侧,也可引起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并发症。
六、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又有哪些呢?
(一)患者应按照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加强环境消毒,减少公众集会。
(二)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教室 、活动室、寝室要勤开窗保持空气流通。
(三)注意个人卫生,增强体质。要讲究个人卫生,经常洗澡、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勤剪指甲,勤洗手,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四)接种腮腺炎疫苗(麻腮疫苗或者麻腮风疫苗)对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好的方法。
麻疹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季节以冬春季节为多。
二、哪些人可以传播麻疹?
病人是唯一传染源,从潜伏期末经卡他期到出疹后5天(即出疹前后各5天)均具有传染性,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三、麻疹是如何传播的?
麻疹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病毒随病人的呼吸、咳嗽、喷嚏形成的气溶胶散播到周围空间,通过吸入含病毒气溶胶或眼结膜接触而感染。
四、哪些人容易患上麻疹?
人类对麻疹普遍易感,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五、麻疹病人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炎症,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等症状;在口腔内第一臼齿对面两侧颊粘膜上可见0.5~1mm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发热后3~5天出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最后达手掌、足底。2~5日达高峰。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面,压之退色。疹间皮肤正常。出疹后3~5天,发热开始减退,皮疹按出疹先后消退,留浅褐色色素斑,伴糠麸样脱屑,持续约1—2周。无并发症者病程10~14天。
六、麻疹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又有哪些呢?
(一)隔离患者。对麻疹病例进行居家或医院隔离,减少与他人接触,原则上隔离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部感染者延长至14天。
(二)病人的玩具、衣物、被褥等物品可通过暴晒或熏蒸消毒。流行期间避免易感儿到公共场所,无并发症的患儿应在家中隔离。
(三)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教室 、活动室、寝室要勤开窗保持空气流通。
(四)注意个人卫生,增强体质。要讲究个人卫生,经常洗澡、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勤剪指甲,勤洗手,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五)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
风疹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轻微上呼吸道炎症、皮肤一过性皮疹和耳后、枕下、颈部淋巴结肿大并伴关节疼痛伟特征。
二、哪些人可以传播风疹?
病人为本病传染源,传染期从发病前1周到出疹后4周。潜伏期为14~21天,常见的18天。
三、风疹是如何传播的?
主要经过空气飞沫或者微滴传播;与病人密切接触容易感染,故家庭内有高度传染性。
四、什么人容易患风疹?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较牢固的免疫。
五、风疹病人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常以低热、全身不适及皮疹起病。可伴咽痛、轻咳和流涕。浅表淋巴结多有肿大伴轻度触痛。皮疹于发热后很快出现,呈充血性斑丘疹,多见于面部及躯干部位。
六、该如何预防风疹?
(一)同其它呼吸道传染病一样,做到患者隔离治疗, 易感人群注射风疹疫苗,环境进行紫外线或消毒剂消毒。
(二)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教室 、活动室、寝室要勤开窗保持空气流通。
(三)注意个人卫生,增强体质。要讲究个人卫生,经常洗澡、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勤剪指甲,勤洗手,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流感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冬春季发病较多。流感病毒传染性强,特别是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已多次引起世界范围的大流行。
二、哪些人可以作为传染源传播流感?
流感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多数病人从症状出现前1天,直到起病后5天内,都有可能把流感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三、流感的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传播。也有人因为接触了污染了流感病毒的物品(如食具、茶杯或玩具等),然后又接触自己的嘴或鼻子,感染病毒。
四、哪些人易患流感?
人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即使前一年感染过流感的人,第二年仍有可能再次感染。
五、流感病人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流感急性起病,通常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流涕、干咳、胃肠不适等症状。
六、流感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有哪些呢?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六)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七)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登革热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病人多为急起高热,全身肌肉、关节疼痛,极度疲乏,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二、登革热是如何传播的?
登革热是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人来传播的。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雌蚊吸入传染源的血液,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将病毒传给易感者。所以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登革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是伊蚊(花斑蚊)。
三、伊蚊(俗称花斑蚊)主要孳生在哪里?
伊蚊孳生于水缸、水池、盆、罐、花瓶等清水型小积水中。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1)水生植物容器:盆景、花瓶等;(2)贮水容器:水池、水缸等;(3)闲置容器:碗、瓶、缸、罐、快餐盒等;(4)其它水体:竹节、树洞、石穴、假山、废轮胎、屋顶反梁、建筑工地积水等。
四、患上登革热会有什么样的症状?
得了登革热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皮肤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皮疹。所以当被蚊子叮咬后出现发热、皮疹等情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五、登革热的传染源有哪些?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低等灵长类动物均是本病的传染源和贮存宿主。
六、哪些人易患登革热?
人对登革热病毒普遍易感,但并非所有的感染者都发病。登革热可以发生二次感染,并导致更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
七、如何预防登革热?
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重点,对容易滋生蚊子的地方要做好清理。翻盆倒罐,消除积水,每隔3-5天刷洗水缸和更换花瓶(盆)的水,可以有效控制伊蚊孳生,预防登革热。总之,有积水就有蚊虫,无积水就无蚊虫!预防登革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在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
(二)如果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三)家中可以使用杀虫剂杀灭成蚊;
(四)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五)清理环境,清除积水,消除伊蚊孳生地;
(六)清水养植植物,坚持每三天更换一次清水,同时冲洗植物根部;
(七)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
人禽流感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禽类(特别是鸡、水禽、鸟类)之间引起流行,禽类患流感后病死率很高。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以H5N1和H7N7为代表)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二、什么是人禽流感?
人禽流感是人感染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如A(H6N1)、A(H7N7)、A(H9N2)、A(H7N9))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者可导致死忙。
三、人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一)经呼吸道传播,在被病毒污染的环境中吸入带有病毒的空气。
(二)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病禽类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等。
(三)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传染。
四、人禽流感患者有哪些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度以上,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导致死忙。
五、禽类饲养、贩卖、宰杀人员怎样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一)使用个人防护设备:接触禽类、清理禽舍、接触禽类排泄物时要穿上工作服,并使用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二)勤洗手:接触禽类后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洗手。
(三)注意环境卫生:经常对禽类相关场所进行清洁、消毒。
(四)不加工、食用病死禽类。
(五)预防流感:每年流感季节来临前(我省3-7月为流感流行期)及时到当地医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流感疫苗,降低患流感的风险。
(六)及时就诊:如果出现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或眼部感染症状(流泪、眼红、眼肿、眼痛),立即去正规医院就诊,并将禽类接触史告诉医生。
(七)及时上报:如果禽类出现大量生病或死忙等异常情况,立即关闭工作场所,并及时向当地动物检疫部门进行报告。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传染性强,可重复感染,多为双眼先后发病。
二、红眼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红眼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最常见为眼—手—眼的传播。接触病人用过的毛巾、手帕、洗脸用具、电子游戏机、电脑键盘等物品、到病人接触过的游泳池、浴池等地方游泳、洗浴等都有可能感染此病。
三、红眼病患者有哪些临床表现?
早期病人感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眼睛磨痛有异物感。严重时有眼睑沉重、畏光流泪、眼痛及视力减退,结膜高度充血、水肿、合并结膜下出血。
四、红眼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一)对患红眼病的患儿要及时隔离、治疗。
(二)切断患眼—水—健眼的传播环节,应注意不使用患儿的生活用具,如脸盆、毛巾等。
(三)患儿的生活用具或幼儿园、浴池等公共场所的用品要采取消毒措施,以免造成扩散。家庭常用的消毒方法是将被污染的用具,如毛巾、脸盆等以沸水煮15到20分钟即可。
(四)不用脏手揉眼睛,不用公共毛巾,勤剪指甲,勤洗手,流行季节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五)当一眼发病而另一眼尚未感染时,应防止健眼被污染。对患眼滴眼药水时,应偏向患侧,睡觉时亦应如此,以防分泌物流入健眼,受到传染。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大部分患者症状轻微,预后良好,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传染性强,可引起暴发或流行。
二、手足口病患儿有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痛疼明显;手掌或足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臂部和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少数患儿可出现并发症。
三、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有哪些?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可以自咽部排出病毒、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也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污染周围物品和环境。
四、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的?
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五、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一)个人预防措
l、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严把“病从口入”关,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的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者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措施
l、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保持良好的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时(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试消毒;
5、指导教育儿童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及时发现疑似患病幼儿。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型肝炎五种。肝炎病毒在人体的肝脏内进行复制繁殖,导致肝脏细胞炎症、坏死,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出现肝纤维化,久而久之导致肝硬化的发生,甚至发展为肝癌,最终死亡。
二、哪些人可以作为传染源传播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为急性期患者和感染者,甲型肝炎患者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最大,出现黄疸后20天始无传染性。
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急性患者从潜伏期末至发病后66~144天,其血液内都具有传染性。
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粪便污染水源或食物。
三、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但丙型肝炎以输血、血制品传播为主。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但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四、哪些人易患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
乙型肝炎较多发生于20~40岁的青壮年。
丙型及戊型肝炎的发病者以成人较多。
五、病毒性肝炎病人的症状有哪些?
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
六、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又有哪些呢?
(一)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例如重点抓好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粪便管理等对切断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二)急性期病人应隔离。患者饮食用具、洗漱用具要专用,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避免医源性感染,保护好伤口,育龄期妇女必须避免怀孕。进食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忌酒、葱、蒜、辣椒等刺激性食品。给予易消化维生素含量高的清淡饮食,食欲恢复好再正常饮食,给予高蛋白如奶、蛋、鱼、瘦肉等,适量吃糖。
(三)防止血液污染,尽量减少输血及使用血制品等。避免使用消毒不彻底的工具纹身、穿耳洞、针灸、修脚等。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
(四)被动免疫和自动免疫:目前最常用的效果较好的疫苗有甲肝疫苗、乙肝疫苗,防止母婴传播的有乙肝免疫球蛋白,另外如丙种球蛋白等也可增加抵抗力。
(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用洁净的水源,防止“病从口入”。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肉类、海产品等应煮熟烧透再食用;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具、茶具及其他生活用具经常消毒;不与他人共用卫生用品。
艾滋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主要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感染艾滋病毒后,一般经过7-8年的潜伏期才可能发展成为艾滋病人。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外表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但具有传染性。仅凭身体有无症状和体征不能判断是否感染了艾滋病,必须进行艾滋病毒抗体检测才能确定。
二、艾滋病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未使用安全套的无保护性交)、血液(自身血液与染有艾滋病病毒血液交换)、母婴(感染了HIV的妇女可通过怀孕、分娩和母乳喂养传播)三种途径传播。
三、怎样预防艾滋病?
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一)保持一个稳定且没有感染HIV的性伴侣。
(二)全程规范使用安全套。
(三)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四)只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输血和血制品。
(五)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诊所打针、拔牙、针炙、手术、打耳洞、纹身等。
(六)尽量避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剃须刀和修脚刀等。
四、哪些情况不会被传染上艾滋病?
以下情况均不会被传染上艾滋病:
(一)HIV不会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因而室内外接触不用担心会被传染。
(二)礼节性接触,如握手、拥抱、接吻、同车旅行、同桌就餐等。
(三)与病人同用饮水器具、淋浴设备等。
(四)接触艾滋病人触摸过的笔、电脑、打字机、书籍、电话等。
(五)接触病人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和餐具。
(六)有防护地照料、护理感染HIV的病人。
(七)与病人共同使用蹲式厕所及尿池。
(八)与病人在游泳池或海滩游泳等。
(九)被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总之,与艾滋病人共同工作、学习、生活是安全的。
五、如何知道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
只要提供个人身份证明、联系电话和家庭住址等个人相关信息真实资料就可以到正规的艾滋病检测机构抽血化验,检查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正规检测机构有严格的保密制度,不会泄露任何个人隐私。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诺如病毒引起的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感染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恶心,或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儿童患者呕吐、恶心多见,成人患者以腹泻为多,呕吐少见。病程一般为2-3天,此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恢复后无后遗症。
二、诺如病毒传播途径有哪些?
人类是唯一已知的宿主。受粪便污染的食物及水是主要的传播媒介。传播途径包括:1、消化道传播为主:食用或饮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2、接触传播:直接接触受污染的物件(包括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与病人密切接触;
三、怎样预防诺如病毒
(一)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环境卫生。不要进食未熟食物(如海鲜、沙拉类),不吃变质、不洁、生冷、生腌食物;保持居室及环境的卫生,清除苍蝇、蟑螂的孳生地。
(二)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勤洗手、勤剪指甲。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应用肥皂及清水洗净双手。饮水要喝开水,不喝生水。处理食物或进食前,如厕所后,以及处理呕吐物或粪便后须彻底洗净双手。
(三)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的病人,应尽早到各医院的肠道门诊就诊,切勿上班(课)。
(四)发病期间做好个人隔离,避免公众聚会。
结核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肺结核
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一)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
(二)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第2位。
(三)得了肺结核如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肺结核是通过什么传播?
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一)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很容易发生传播。
(二)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三)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排除。
(四)艾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病人、尘肺病人、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三、怀疑得了肺结核怎么办?
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一)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2周以上,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医院看病。
(二)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县(区、旗)、地市、省(区、市)等区域均设有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四、怎样预防肺结核?
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一)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当避让他人、遮 掩口鼻。
(二)肺结核病人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
(三)肺结核病人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
(四)居家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应当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
(五)肺结核可防可治。加强营养,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肺结核。
五、肺结核如何治疗?
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一)肺结核治疗全程为6-8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全程为18-24个月。
(二)按医生要求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病人都可以治愈。自己恢复健康,同时保护家人。
(三)肺结核病人如果不规范治疗,容易产生耐药肺结核。病人一旦耐药,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社会危害大。
梅毒防治知识
一、得了梅毒有哪些表现?
(一)早期表现在生殖器部位得软骨样(如鼻尖)硬度的斑块,一般无痛痒,1-2个月内可能自行消退,而逐渐出现二期梅毒,表现包括任何形式得其他皮肤病的皮损。
(二)晚期梅毒可表现在皮肤、心脏、骨骼、神经系统等多器官系统的损害。
(三)胎传梅毒主要表现包括严重的死胎、新生儿皮肤水疱、脱屑、骨软骨炎以及其他特征性表现。
(四)部分梅毒没有任何临床表现,只有通过检查血液才能发现的,这部分称为潜伏梅毒。
二、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
三、如何预防梅毒?
(一)杜绝不正当的性行为,提倡洁身自好,正确使用安全套;
(二)孕妇查出梅毒应及时治疗,避免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三)献血、输血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
(四)避免共用针头。
四、得了梅毒怎么办?
到花都区正规综合性医院、皮肤性病防治所、或者慢性病防治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进行咨询检测,确证梅毒后到皮肤性病专科医院或者综合性医院皮肤科进行规范治疗。别忘记带上性伴或配偶一起检查治疗。治疗好之前,不能进行性接触,尤其禁忌无安全套保护的性生活。
淋病防治知识
一、淋病有何表现?
急性淋病在男性表现为尿道口黄绿色脓性分泌物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女性无特征性表现,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多,部分有尿道不适。慢性淋病:男性有前列腺炎,女性有盆腔附件炎症,可以导致男性不育、女性不孕或异位妊娠。其他表现如淋病性咽炎、淋病性直肠炎,淋病性眼结膜炎。
二、如何预防淋病?
(一)杜绝不正当的性行为,提倡洁身自好,正确使用安全套;
(二)孕妇查出梅毒应及时治疗,避免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三)献血、输血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
三、得了淋病怎么办?
由于淋病通常合并其他感染,通过必要的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早期诊断很重要。淋病可用抗生素治疗,在完成抗生素治疗3-7天再进行复检保证治疗彻底,所有性伴均应尽可能通知并接受治疗,在未彻底治愈前,应避免再次接触。
生殖器疱疹防治知识
一、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表现?
(一)原发性生殖器疱疹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还有淋巴结肿大。生殖器局部有针刺感、灼热感、疼痛、红肿并出现多个细小水疱或融合成大疱,水疱通常在2-5天破裂形成浅表溃疡,出现轻微的疼痛,数天之后,创面开始干燥形成痂屑。
(二)复发性生殖器疱疹表现同原发性生殖器疱疹类似,只不过表现轻微。部分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发作时无临床体征,但可以通过泌尿道排泌病毒。
二、如何预防淋病?
使用安全套,在静止期亦存在传染性,因此戴安全套有保护作用;避免诱发因素,减少复发。接触患处水疱后,洗手,避免直接接触感染。
三、得了生殖器疱疹如何治疗?
人一旦获得HSV感染,难于治愈。只能通过药物控制或减少其发作,减少传染性,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效果优良,副作用小。局部外用抗病毒药物也有防治作用。
尖锐湿疣防治知识
一、尖锐湿疣有何表现?
尖锐湿疣潜伏期长短不一,3周~3个月,男性生殖器疣通常发生在阴茎,包皮、龟头、包皮系带、尿道前段及肛周也是常见发病部位,表现为乳头状、菜花状、地毯式的赘生物。女性则可以发生在外阴、阴道内壁或宫颈等处。
二、如何预防尖锐湿疣?
主要方法是保持单一性伴,使用安全套保障安全性行为。
三、如何治疗尖锐湿疣?
(一)外用药物治疗,使疣体脱落(孕妇禁忌)
(二)冷冻、电灼或激光治疗;
(三)手术治疗:有些疣体必须通过外科手术切除。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防治知识
一、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有何表现?
男性感染后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典型症状是尿道口粘液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伴有不同程度的尿痛、尿道不适、尿道内瘙痒等症状,晨起时尿道口出现浆痂封口现象常常提示本病。女性沙眼衣原体感染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且相当部分无症状。母婴传播可以导致化脓性结膜炎,也可致新生儿肺炎。
二、如何预防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性接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预防主要是避免不洁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
三、如何治疗感染?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可用抗生素治疗,在完成抗生素治疗3-7天再进行复检保证治疗彻底,尽可能所有性伴均应通知并接受治疗,在性伴彻底治愈前,避免再次接触。要服完所有的药物,不要因为症状消失即停药,否则会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