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便民提示

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有好去处

发布日期:2018-01-08 10:01     来源:花都新闻中心     【 字体:   】

  
  今日花都讯 今后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可就近去区气象天文科普馆啦!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的通知》,公布了首批全国204家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其中广东省7家,由中国气象局推荐的区气象天文科普馆成功入选。
  集科普教育气象宣传为一体
  开馆至今接待九万多人次
  区气象天文科普馆以气象、天文、防灾减灾、气候变化、绿色低碳等为主要架构,利用多种声光电手段吸引观众,是一个集科普教育、气象宣传为一体的新型展馆。该馆以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实用性、可持续性的现代科普理念,利用LED、LCD、3D投影、环幕、AR互动展示等生动有趣的科普互动产品,将深奥的气象天文科学知识提炼演化为生动有趣的科普互动产品,并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展示手段向公众进行通俗展示。去年升级改造后,展馆共30多个展项,对青少年进行气象、天文、防灾减灾、气候变化、绿色低碳等知识进行科普教育,极大地调动观众的观展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2012年开馆至今,已接待92950人次。荣获“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花都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花都区“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基地等多个称号,也是广东省直工委党校党员教育基地。
  据悉,近年来,教育部及相关部委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课程设置,多次联合发文明确推动这项工作。2017年9月颁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为承接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去年以来,该馆精心组织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活动,并更新了讲解内容,让互动性更强,科普讲解更贴合市民需求。先后开展的世界气象日主题纪念活动、科普进校园、科普志愿活动、全国气象科技周和全国科技周等活动,受到各界的广泛好评。去年前来参观的市民达到293批次,团队48次,馆内接待共27328人次。
  其中,成立校园气象站,围绕区内5所示范学校开展气象观测操作培训与科普学习和观测实践;融入学校校本课程,制作气象课件等成为该馆科普工作的亮点。自去年10月开始,每周三下午,该馆工作人员都到云山学校开展“科迷小课堂”的气象科普课。结合学校科学课本,该馆开发制作的“追寻风的足迹”、“看云识天”、“航天动手做”、“神奇大力士”、“气压的奥秘”、“探索星空”等30个课程课件,备受师生和家长们的欢迎。
  创新品牌项目
  让更多学生在气象“课堂”上学有所得
  据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是在国家有关基地主管部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基础上,经专家评议,实地核查及综合评定产生的。教育部指出,各教育基地营地要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实践活动课程,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实践精品线路;建立一套规范管理、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的研学实践工作机制,构建以营地为枢纽,基地为站点的研学实践教育网络。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各地各校充分利用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帮助广大中小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提高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此,区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继续联合有关部门开展科普游、防灾减灾日、科技周、科普活动月等活动,让气象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打造气象科普进校园示范项目,完善已建成的“红领巾气象站”五所学校日常观测、气象教学评比等工作。完善校本课程课件,创新馆品牌项目“科迷课堂”内容。继续开展天文社和亲子科普互动活动,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在气象天文科普馆这个第二课堂上学有所得。
                                                                                                                                        花都新闻中心 张金荣
                                                                                                                                        通讯员 胡 茵

相关附件:
分享到